中文名称:语文知识杂志
刊物语言:中文
刊物规格:A4
主管单位:郑州大学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创刊时间:1985
出版周期:月刊
国内刊号:41-1041/H
国际刊号:1003-6210
邮发代号:36-97
刊物定价:408.00元/年
出版地:湖南
时间:2024-12-03 12:40:51
采访对象:王研究员(长期关注学术不端现象的社会学者)
记者:王研究员,您从社会学者的角度看,学术不端行为对个人在社会信任度方面有什么影响呢?
王研究员:一旦被发现学术不端,个人在社会上的信任度会急剧下降。无论是在社交圈子还是在职业交往中,人们都会对其持怀疑态度。据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约 85% 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轻易相信有学术不端记录的人。比如在一些合作项目中,如果一
方被知晓有学术不端行为,另一方往往会终止合作,因为担心其诚信问题。
记者:在个人的社会交往中,学术不端会带来哪些阻碍呢?
王研究员:在社交场合,很多人会对有学术不端记录的人敬而远之。我曾调查过一些社交群体,发现约 75% 的群体表示不愿意接纳有此类记录的新成员。而且在一些社区活动或者公益组织中,他们也很难获得信任和领导职位。例如在一个社区的文化
建设项目中,有个有学术不端前科的人想参与组织工作,但大家都担心他会把不良作风带进来,所以拒绝了他。
记者:那从社会层面看,学术不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有哪些体现呢?
王研究员:在教育资源方面,学校为了处理学术不端事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据估算,一所高校每年处理学术不端事件的平均成本约为 50 万元。而且因为学术不端行为导致的教育资源错配,比如给有问题的学生提供奖学金、科研机会等,这
些资源本可以分配给更优秀、更诚信的学生。有数据表明,约 15% 的教育资源可能因为学术不端而被不合理利用。
记者:在社会公平性方面,学术不端行为是如何破坏的呢?
王研究员:学术不端破坏了社会公平竞争的环境。那些靠不正当手段获得学术成果的人,可能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荣誉。比如在职称评定中,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人如果没有被发现,可能会挤占原本属于诚实研究者的名额。在一些地区的职称评定数
据统计中,约 10% 的职称名额可能被有学术不端嫌疑的人占据,这让真正努力工作、诚信科研的人感到不公平,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记者:您认为社会应该建立怎样的监督体系来防范学术不端呢?
王研究员:社会应该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比如教育部门可以定期对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不端检查。其次,要鼓励公众监督,设立专门的举报平台,对举报人进行保护。例如,有个城市建立了学术不端举报热线后,
收到的有效举报线索增加了约 60%。同时,媒体也要发挥监督作用,及时曝光学术不端事件,让其无处遁形。
记者:对于个人来说,如何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保持自律呢?
王研究员:个人要加强道德修养,时刻牢记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在研究过程中,要做好研究记录,每一个数据的来源、每一个观点的出处都要清晰标注。比如一些严谨的学者,他们会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来源,即使多年后也能有据可查,这样就不
容易陷入学术不端的陷阱。
记者:在社会价值观传播方面,如何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王研究员:社会要大力弘扬诚信价值观,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宣传渠道传播诚信理念。比如举办诚信文化节,在活动中宣传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当社会对诚信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加一倍时,公众对学术不端的抵制意识会提高约 50%。同时,家庭和学校也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让诚信成为一种本能。
记者:您觉得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如何应对学术不端的跨国传播呢?
王研究员:国际上应该建立统一的学术不端认定标准和信息共享平台。这样可以防止一些在本国被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人跑到其他国家继续行骗。例如,国际学术组织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全球学术不端数据库,一旦建成,将有效遏制学术不端的跨国流
动,预计能减少跨国学术不端事件约 40%。
记者:在学术成果转化方面,学术不端会有什么不良影响呢?
王研究员:在学术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和投资方都非常看重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学术成果存在不端问题,那么在转化过程中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据统计,约 20% 的企业在投资学术成果转化项目时,因为发现前期研究存在学术不端
嫌疑而放弃投资,这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也阻碍了学术成果真正造福社会。
记者:从社会制度建设角度,如何完善对学术不端的法律制裁呢?
王研究员:目前我国在学术不端法律制裁方面还有待完善。应该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术不端的各种行为界定和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对于严重的学术造假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当法律制度更加完善时,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会大大增加,预
计能降低学术不端发生率约 30%。
记者:您认为学术机构如何在内部管理中强化对学术不端的防范呢?
王研究员:学术机构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比如实行学术论文双盲评审制度,减少人情因素的干扰。有高校实行双盲评审后,学术不端论文的通过率从之前的约 10% 降低到了 3% 左右。同时,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
和合规性,防止科研经费被用于学术不端行为。
记者:在社会人才选拔方面,如何避免选拔到有学术不端记录的人呢?
王研究员:社会人才选拔机构要加强背景调查。在招聘、升学等人才选拔过程中,要详细审查候选人的学术背景。例如一些大型企业在招聘高层管理人员时,会委托专业机构对候选人的学术经历进行深入调查,包括是否有学术不端记录等,这样可以保
证选拔出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专业素养。